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比赛中,中国跳水队延续“梦之队”的统治级表现,以包揽女子10米台、男子3米板和混合双人10米台三枚金牌的辉煌战绩收官,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裁判,两跳收获满分,再现令观众惊叹的“水花消失术”。
全红婵强势卫冕 技术稳定性再升级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全红婵与队友陈芋汐的“内战”,全红婵在第三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和第五跳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中均获得7名裁判的一致满分,最终以458.20分的超高分夺冠,这一成绩较她东京奥运会摘金时高出近15分,陈芋汐以437.80分获得银牌,英国选手斯彭多利尼-西里埃位列第三。
“207C过去是我的弱点,现在每天训练至少要跳20次。”全红婵赛后坦言,教练组透露,她通过改进起跳高度和转体节奏,终于攻克这一动作——去年世锦赛她曾因该动作失误错失金牌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评价:“全红婵的入水效果堪称教科书,水花控制已形成肌肉记忆。”
男子3米板王宗源顶住压力 新老交替显成效
男子3米板决赛中,22岁的王宗源以561.15分力压英国名将拉夫尔夺冠,尽管在第四跳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中出现小失误,但他凭借最后一跳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的102.60分锁定胜局,老将谢思埸因伤缺席本站赛事,但首次参加世界杯的19岁小将郑九源以第四名展现潜力。
“谢哥(谢思埸)一直提醒我注意动作细节,这次夺冠是团队的力量。”王宗源表示,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指出:“年轻选手在大赛中的心理素质明显提升,男子跳板梯队建设已见成效。”
混双10米台新组合惊艳亮相 创新动作引关注
混合双人10米台项目,中国队派出全新组合张家齐/练俊杰,二人在自选动作中大胆尝试难度系数3.6的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,同步分均达9.5分以上,最终以356.34分夺冠,这一动作此前仅出现在男子单人比赛中,国际泳联官网称其“重新定义了混双技术天花板”。
对手追赶势头明显 中国队备战巴黎再提速
尽管中国队优势显著,但其他队伍进步明显:墨西哥选手巴耶萨在男子3米板预赛跳出全场最高难度动作(109C),加拿大组合在混双项目中使用与中国队相同的409C动作,周继红表示:“各国对难度和稳定性的平衡越来越成熟,我们必须保持创新。”
技术层面,中国队在入水效果和动作衔接上仍具优势,科研团队开发的“AI轨迹分析系统”能实时捕捉运动员翻转角度,帮助微调技术细节,体能教练组则引入水下阻力训练,增强核心力量。
跳水运动全球化加速 商业价值攀升
本届世界杯门票售罄,全红婵决赛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突破8000万,国际泳联数据显示,过去三年全球新增注册跳水运动员超1.2万人,其中30%来自非传统强国如哥伦比亚、卡塔尔,赞助商方面,运动品牌为跳水队设计的定制式跳水鞋已进入量产阶段。
蒙特利尔站的世界杯赛事,既是中国跳水队巴黎奥运周期中期检验的胜利答卷,也预示着未来更高水平的竞争,当全红婵们以“水花消失术”定义完美,当创新与传承在跳板上共振,这支王者之师正以科技与汗水,续写跳水池畔的东方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