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时间5月28日凌晨,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,中国乒乓球队以绝对优势包揽男单、女单、男双、女双和混双全部五项冠军,延续了“梦之队”的统治地位,33岁的老将马龙在男单决赛中4-2战胜队友樊振东,成为首位实现世乒赛三连冠且完成“双圈大满贯”的选手,再次刷新乒坛历史。

国乒强势统治 五项决赛上演“中国德比”

本届世乒赛从四强阶段就呈现“中国红”席卷之势,女单赛场,孙颖莎、陈梦、王曼昱和王艺迪包揽四强;男单方面,马龙、樊振东、王楚钦和林高远同样会师半决赛,五项决赛罕见地全部成为中国队内战,这是继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后的首次。

女单决赛中,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以4-1战胜卫冕冠军王曼昱,首度加冕世乒赛女单冠军,21岁的“小魔王”在比赛中展现出极强的正手进攻能力,第三局更是打出11-1的悬殊比分。“这是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奖杯,”孙颖莎赛后哽咽道,“感谢团队帮我克服了去年世界杯失利的阴影。”

马龙书写传奇 双圈大满贯前无古人

男单决赛成为本届赛事最大焦点,面对现世界第一樊振东,马龙以11-7、12-10、8-11、11-9、9-11、11-8的比分取胜,比赛中,马龙多次在关键分上使用招牌的“侧切”技术打乱对手节奏,第六局更是在3-7落后时连得6分逆转,国际乒联官网以“不朽的传奇”为题盛赞:“马龙用这场胜利证明,他仍是乒乓球艺术的终极诠释者。”

此役过后,马龙成为史上首位集奥运会、世乒赛、世界杯单打冠军于两轮的选手(2012、2016世界杯;2015、2017、2019、2023世乒赛;2016、2021奥运会),其职业生涯世界冠军总数达到28个,继续领跑乒坛,日本媒体《卓球王国》感叹:“马龙的存在让‘退役’这个词失去意义。”

技术革新与梯队建设成制胜关键

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包揽不是偶然,是技术研发和梯队建设的成果。”据悉,国乒在巴黎奥运周期重点强化了三方面优势:

国乒包揽世乒赛五冠 马龙创历史成就双圈大满贯

  1. 反手技术升级:针对欧洲选手的强力反手,研发了“快撕+变线”组合技术;
  2. 大数据应用:通过AI分析系统,将主要对手的战术套路拆解至每一板球的旋转差异;
  3. 青训体系改革:实施“U15重点苗子计划”,目前女队00后选手已占据世界排名前六中的四席。

值得注意的是,18岁小将林诗栋在本次比赛淘汰德国名将波尔,其反手拧拉速度达到102公里/小时,创赛事纪录,刘国梁透露:“下阶段将安排更多年轻选手参加WTT分站赛积累经验。”

外协会选手的突破与挑战
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但部分外协会选手仍带来惊喜,日本选手张本智和成为唯一闯入男单八强的非中国选手,其与樊振东的1/4决赛中,第四局曾打出20-18的罕见高分,瑞典莫雷加德/卡尔松组合则给国乒男双制造不小麻烦,决胜局一度10-8领先王楚钦/樊振东。

国际乒联CEO史蒂夫·丹顿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我们需要在赛事规则和推广策略上寻求改变,但必须承认中国队的职业化程度领先其他协会至少十年。”据悉,2024年将试行的“混合团体世界杯”采用“15局8胜”新赛制,旨在增加比赛偶然性。

国乒包揽世乒赛五冠 马龙创历史成就双圈大满贯

巴黎奥运前瞻:新老交替下的卫冕之路

随着德班世乒赛落幕,巴黎奥运会的竞争格局已初现端倪,根据中国乒协选拔办法,本次世乒赛单打冠军将直接获得奥运单打席位,这意味着马龙和孙颖莎已锁定资格,但教练组面临甜蜜烦恼:女队陈梦、王曼昱、陈幸同积分接近,男队樊振东、王楚钦、梁靖崑竞争激烈。

日本队总教练田势邦史表示:“中国队的厚度令人绝望,但我们会在混双项目全力冲击。”上届奥运会,日本组合水谷隼/伊藤美诚正是在混双项目打破中国队垄断。

乒乓球商业化进程加速

本届世乒赛的商业价值同样引人注目,据主办方数据,赛事全球转播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,中国区决赛收视峰值达3.2亿人次,某运动品牌以450万美元拍得马龙决赛战袍的广告位,创乒乓球赛事单件服装赞助纪录,WTT世界乒联宣布,2024年将新增新加坡和迪拜两站大满贯赛事,总奖金提升至300万美元。
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表示:“乒乓球正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体育纽带。”随着这项运动在欧美青少年中的普及率逐年提升(欧洲注册球员较5年前增长37%),未来或有望摆脱“亚洲主导”的固有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