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上,中国冰壶队以黑马姿态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斩获银牌,创造了中国冰壶运动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,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年轻队伍,用稳定的发挥和顽强的斗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冰壶的崛起之势。

从小组赛到决赛:一场场硬仗的胜利

本届世锦赛在瑞士日内瓦举行,共有16支队伍参赛,中国队在小组赛中与加拿大、瑞典、挪威等传统强队同组,赛前并不被看好,首战对阵卫冕冠军加拿大队,中国队便以8:6爆冷取胜,四垒主将王智宇在最后一局顶住压力,打出关键双飞,为中国队锁定胜局。

“我们赛前研究了对手的录像,发现加拿大队在先手局容易犯错。”赛后,王智宇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教练组制定的战术很成功,我们抓住了机会。”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,随后中国队又以7:5击败瑞典、9:3轻取挪威,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淘汰赛。

八强战中,中国队遭遇东道主瑞士队,比赛一度陷入胶着,第七局结束时双方战成4:4平,关键时刻,三垒选手李雪芮两次精准旋进,为中国队赢得2分优势,中国队以6:5险胜,历史性闯入四强。

半决赛面对美国队,中国队的年轻选手展现了超强心理素质,美国队在第六局后以5:3领先,但中国队凭借四垒王智宇的两次精准击打连得3分逆转,赛后,美国队教练感叹:“中国队的战术执行力和临场应变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
决赛鏖战:虽败犹荣的银牌之战

决赛中,中国队迎战世界排名第一的苏格兰队,尽管苏格兰队经验丰富,但中国队毫不怯场,前五局双方战成3:3平,第六局苏格兰队抓住中国队一次微小失误偷得1分,第七局,王智宇打出高难度“双飞”扳平比分,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。

中国冰壶队世锦赛夺银创历史 年轻阵容展现强劲实力

转折点出现在第八局,苏格兰队四垒尼科尔森完成一记近乎完美的“冻结球”,将中国队的得分壶牢牢封堵,尽管王智宇尝试“击打传进”未果,苏格兰队趁机拿下3分,将比分拉开至7:4,尽管中国队在第九局追回1分,但最终以5:7惜败。

“银牌是团队每个人拼来的结果。”主教练张为在赛后发布会上眼含热泪,“我们从没想过能走这么远,但队员们用行动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。”国际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·凯斯内斯称赞道:“中国队的进步令人惊叹,他们将是未来冰壶运动的重要力量。”

年轻力量的崛起:中国冰壶的新时代

本届世锦赛,中国队阵容中年龄最大的王智宇仅26岁,二垒手赵子豪和三垒手李雪芮均为23岁,而替补选手陈昕更是只有19岁,这支队伍在2023年才完成重组,此前仅参加过两次国际大赛。

“我们每天训练超过8小时,重点打磨基本功和战术配合。”李雪芮透露,队伍在哈尔滨集训期间,曾专门针对欧洲强队的打法进行模拟训练,数据统计显示,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成功率高达85%,仅次于苏格兰队。

中国冰壶协会秘书长刘岩表示,这一成绩离不开“梯队建设”战略的实施,自2018年起,协会通过全国选拔赛组建青年队,并聘请加拿大外教马克·约翰逊指导技术,国内冰壶联赛的扩军也让更多年轻选手获得实战机会。

冰壶运动的中国之路:从冷门到热潮

冰壶在中国曾是一项冷门运动,2009年,中国女队首夺世锦赛金牌,短暂掀起关注,但随后因人才断层陷入低谷,近年来,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和“北冰南展”计划的推进,冰壶运动逐渐升温。

本届世锦赛期间,国内网络平台直播观看人次突破5000万,微博话题“中国冰壶世锦赛”阅读量达3.2亿,上海某商场甚至搭建了临时冰壶体验区,吸引大批市民参与。“孩子们对冰壶的兴趣超乎预期。”活动负责人表示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此次世锦赛成绩将加速冰壶运动的普及,北京市已宣布将新增6块专业冰壶场地,浙江、广东等地也计划组建省级队伍,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评价:“中国冰壶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”

未来展望:瞄准米兰冬奥

尽管未能夺冠,中国队的表现已赢得世界尊重,国际冰壶联合会官网撰文称:“中国队的银牌标志着亚洲冰壶的新高度。”苏格兰队队长布鲁斯·莫阿特坦言:“下次交手时,我们必须更谨慎。”

对于2026年米兰冬奥会,主教练张为充满信心:“我们会总结这次的经验,重点提升关键球处理能力。”据悉,队伍接下来将赴加拿大参加职业联赛,进一步磨砺技术。

中国冰壶队世锦赛夺银创历史 年轻阵容展现强劲实力

夜幕降临,日内瓦的领奖台上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这群年轻的中国选手手捧银牌,笑容灿烂,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